年年端午,今又端午。闻着清香软糯的粽子,浓浓的思念牵引着我绵绵的思绪,飞向那童年的快乐时光,想起母亲包的粽子。
小时候,每到端午母亲便一大早起来,浸泡糯米,红豆,然后把清洗好的粽叶,放进锅里煮软,晾干水分。再把猪肉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芝麻和调味料,爆炒花生备用。一切准备完毕后,母亲便开始包粽子了。她先把两片粽叶卷成漏斗状,在里面铺上一层洁白的糯米。用手指在糯米床中间挖着一条长沟,放上馅料和红豆,盖上一层糯米把它们藏起来。将最上部的粽叶向下折,再沿三角边将所有粽叶折好,用细绳系紧。这样一条有型有款有料的粽子便诞生了,摆在桌子上,等形成了一个队伍时,那场面就壮观了。母亲含笑看着这些粽子,心里乐开了花。我的脸上,更是笑开了花。我知道,一个小时后,香甜软糯的粽子就能吃到嘴里了。母亲往大锅里添加适量的水,倒入粽子,盖上锅盖,均匀地往灶里添柴。
那时,调皮的我会手舞足蹈地在厨房里走来走去,期盼着粽子能早点煮熟。看着满屋氤氲的雾气,闻着浓浓的粽香,我急切地问母亲:“妈妈,这粽子还要等多久才会熟啊?”母亲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温柔地说:“小馋嘴,快熟了,再等等!”我咂咂舌,“嗯”地应了一声。几个小时后,粽子终于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顿时,清香四溢,蒸气沸腾。好不容易凉了下来,我拨开粽叶,放进碗里,用筷子一分为二,只见糯米团里镶嵌着几颗红色玛瑙似的红豆,红白相映衬,显得格外艳丽诱人,那粽叶发出淡淡的清香,更是让人垂涎三尺,咬上一口,糯软黏韧,滑滑嫩嫩,不油不腻,富有嚼劲。唇齿留香,那种独特的味道一直留在我心里,使我陶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长大了,但我仍然怀念母亲包的粽子。因为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里面浸透了母亲对儿女浓浓的爱。现在,母亲的年纪也大了,头发斑白,手上布满了青筋。再也不包粽子了,每逢端午节,她都是从集市上买几条粽子回来拜神。所以,我决定端午节那天,回去看看母亲,亲自为她包粽子,这样,我们又可以重拾那欢聚一堂的喜悦,共享那温馨美好的时刻!
有人说,爱在一道母亲的美食里。我说,母亲的爱如粽子般飘香四溢,连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