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起来 课间“动”起来

本报讯(崔倩宁)“花棍在手里‘嗒嗒’响的时候超有成就感!”近日,庆安县第四小学四年级学生王婧琪舞动着五彩花棍,灵动的身影引得同学们阵阵惊叹。“同学们都说我打花棍像变魔术,我要把这项非遗技艺练得更好!”

为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庆安县第四小学创新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将省级非遗项目“庆安花棍舞”、传统健身操八段锦与现代体育运动相结合,打造出集文化传承、体质锻炼、趣味互动于一体的特色校园体育文化,让千余名学生在运动中强健体魄、涵养文化自信。

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校园内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们首先以刚柔并济的八段锦开场,一招一式尽显传统养生文化的魅力;随后,省级非遗项目庆安花棍舞上演,五彩花棍在孩子们手中翻飞,伴随清脆的敲击声与律动节奏,传统技艺焕发出青春活力。此外,学校还创新编排融合跳皮筋、现代舞蹈元素的韵律操,并在地面绘制趣味游戏图案,将数学、团队协作等知识融入跳房子等经典游戏中,实现寓教于乐。

“以前觉得八段锦是老年人的运动,现在每天练习后,不仅身体更舒展,上课注意力也更集中了。”一年级学生沈宜菲分享着自己的感受。二年五班的于槿禾兴奋地说:“这个跳房子太有趣了!地上的图案不仅好看,还有数学题呢!和同学们比赛通关,每次赢了都特别有成就感!”

据校长宋晶介绍,学校近年来持续优化大课间活动设计,通过“非遗+体育”的模式,打破常规体育课的边界,让学生在锻炼中感受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如今,羽毛球、拔河等特色项目也纳入大课间活动,校园内随处可见孩子们挥洒汗水、欢笑竞技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