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抗战时期党建记事

2024年11月28日

(接上期)

绥化抗战大事记

当年夏,日本拓植公社在安达兴仁村萨尔图车站东修建“日本义勇队甲种训练所”,准备接纳由日本内地迁来的青年义勇队移民。

8月6日,抗联六军三师八团团长王明贵率30多人,在海伦县苗家炉屯(今海伦县南兴乡临河村)散发传单,宣传抗日道理,使当地群众受到了教育和鼓舞。

9月,抗联三军六师师长张光迪率部夜袭海伦县马家岗(今海伦县扎音河乡山泉村)的日伪军,缴获枪30多支。

抗联三军六师师长张光迪率部攻打徐家围子(今海伦县扎音河乡录中村)伪自卫团,经过20多分钟战斗,伪自卫团团长被我军活捉,其余伪军四处逃散。

12月1日,伪满洲国废止《暂行保甲法》,实行《暂行街村制度》。伪安达县公署把原来的8个行政区划分为2街、12村,将安达站改为安达街,原安达县城改为正亚街。

12月,伪安达县公署的日本“参事官”被改任副县长,直接把持行政权。

当年冬,明水县有一外号叫“王三聋子”的农民,带领工人罢工,被日本人用各种酷刑折磨致死。

是年,抗联三军主力部队撤回汤原后方根据地。为牵制日军,掩护我主力部队转移,三军六师在师长张光迪的带领下,在海伦东山里八道林子一带建立了密营。在海伦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密营建立了被服厂、后方医院和粮库,为部队贮粮5万余斤。密营的建立,为后来抗联远征部队提供了物资保证和可靠的集结与栖息地。

2月,日本帝国主义为推行移民侵略政策,开始向绥化地区一些县移驻农业移民,在庆城拉林(今庆安西利乡)建立了庆城县境内第一个日本开拓团。

至1943年10月,庆城县迁驻日本移民1300多户,3715人,建15个开拓团,占地3600多垧。与此同时,绥化地区人民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始进行反开拓团的斗争。

6月29日,日伪当局为清剿抗日联军、掠夺森林资源,开始修筑绥棱至四海店森林窄轨铁路,次年竣工,全长51公里。

6月,北满抗联首批远征队在魏长魁等率领下,由依东地区出发,9月下旬,常有钧率部分部队到达海伦,11月,郭铁坚率20余人抵达海伦。

抗联某部30余人,由隋连长率领在青冈县兴华村小刘庄屯与日伪军交战。

苏士祥率抗日队伍在兰西县大荒台与日军遭遇,突围中击毙日军7人,苏士祥率马弁突出重围,其他队员大部分阵亡。

6月,在敌人不断进行大“讨伐”的严重形势下,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通河县境内召开第八次常委会,决定跳出敌人包围圈,开辟新的游击区。除留少数部队在原地坚持斗争外,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主力部队穿越小兴安岭,向黑嫩平原的海伦一带西征。这次西征部队约800人,由张寿篯、金策(朝鲜族)、冯治纲具体组织,分三批进行。

8月22日,伪满洲国国务院制定了《粮谷管理制度纲要》,决定日本人用“洋布”“洋油”“洋火”“洋烟”等换取农村的贱价粮食,日本货充斥整个市场。

8月,东北抗联第九军政治部主任魏长魁在庆城县苇子沟战斗中牺牲。

8月,首批北满抗联西征队(由第六军军部和第一、第二师各一部组成)在第六军参谋长冯治纲率领下,从萝北县老等山出发,经过艰苦征战,9月底到达海伦县八道林子,与第三军第六师张光迪部会合。途中第六军第二师师长张传福光荣牺牲。

10月1日,绥化—铁山包(铁骊)铁路开始营运,11月1日,绥化至神树铁路通车。

10月8日,金策、侯启刚、王明贵率领的北满抗联第二批西征队冲破日伪军的围追阻截,经长途跋涉,抵达白马石,与首批西征队会合。

10月15日,由抗联三军政治部主任金策主持的西征部队干部会议在海伦东山里八道林子召开,会议确定了在黑嫩平原开展游击活动的具体计划。之后,根据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指示,成立了抗联西北临时指挥部筹委会,由许亨植负责,并决定抽调干部赴讷河、绥化、庆城、“三肇”(肇东、肇州、肇源)地区开辟地方工作。

当年秋,抗联第九军第二师在师长郭铁坚率领下抵达绥棱县张家湾河沿岸。因秋雨连绵、河水暴涨,部队被迫迂回到长山栾家烧锅附近的一个山沟里休整。

此时部队缺粮、少药又无盐,处境极端困难。当地妇女张某(绰号“张寡妇”)得知后,将自家两垧成熟的玉米全部献给部队,并到上集镇为部队购买盐、药、鞋等物品,使部队度过难关,重上征途,胜利地到达目的地八道林子与先头部队会师。

11月2日,伪满洲国政府公布《米谷管理法》和《满洲粮股份公司法》,开始征收“出荷粮”。

12月1日,伪满政府公布《劳动统制法》。

12月29日,李兆麟率领北满抗联第三批西征队到达八道林子,与前两批西征队会师。至此三路军主力转移到海伦、绥棱、庆安、铁力一带开辟新的游击区,西征途中由于日伪军的追剿,抗联人员有很大伤亡。

12月29日,张寿篯、李景荫率领的北满抗联第三批西征部队到达海伦八道林子。至此,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主力部队在北满临时省委领导下,经过6个多月时间,历尽千辛万苦,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胜利地完成西征任务,为开辟黑嫩平原游击区打下了基础。张寿篯在西征途中和他的战友们创作了著名的《露营之歌》。

是年,海伦游击大队队长孙余久到海伦县海北镇侦察敌情,被敌人发现,十几个伪警察将孙余久包围在一家饭馆里。孙余久与敌激战,毙敌4人,突围中孙余久中弹受伤。脱离险境后,由于伤口恶化,孙余久不幸牺牲,时年27岁。

是年,肇东实行“粮谷出荷”制度,致使粮谷购销加工等均由伪满政府控制。

兰西把鸦片零售所改为公营,大量贩卖鸦片。

1938年至1943年6年间,日本共移入庆安县一般开拓民1834户、2378人,义勇队开拓民654户、675人。日本开拓团侵掠庆城县的土地近7000垧。

1938年至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海伦先后设立马匹防疫指导所、种马场机构,1942年建立马籍。从1939年起,日本侵略者每年从海伦强行征用军马1000余匹、军用肉食牛1000多头。

日伪政府在兰西镇和榆林镇设了粮食交易市,由两名日本人管理。他们用强行购买的手段,仅3个月时间就掠夺粮食9202.95万斤。

海伦县吸食鸦片的人数高达 1646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8%。

1月9日,抗联六军三师八团团长王明贵率部80余人,袭击绥棱县三道河子日本移民团森林采伐场,缴获马45匹、大车8辆以及其他物资。

1月21日,抗联六军三师一部在庆城县欧根河上游与伪军石忠部发生战斗。

1月28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召开第九次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目前东北革命运动和我党的任务》的决议,确定了新游击区的工作方针。为加强对黑嫩新游击区的领导,会议决定成立省委嫩海地区代表团。2月间,这一代表团由张寿篯负责成立,代表省委领导嫩海地区的抗日斗争,同时还成立了西北临时指挥部,总指挥张寿篯,政治委员冯仲云,副总指挥许亨植,参谋长冯治纲。指挥部规定,西征部队各军、师、团在番号不变的前提下,编成一、二、三、四支队。后来又建立了龙南、龙北两个临时指挥部。一、二支队归龙北临时指挥部指挥,三、四支队归龙南临时指挥部指挥。各支队依托小兴安岭山区,在黑嫩平原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在庆安境内建立华阳开拓团,总部设在丰田乡周炮屯,管理移入9个自然屯的开拓民。该开拓团至1941年4月,已入殖176户429人。

2月16日,抗联龙南部队四支队队长雷炎和政委郭铁坚率领 81名骑兵,穿越滨北铁路,宿营于海伦与望奎交界处的李洛琢屯。翌日凌晨,日军将我军包围。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我军与敌进行战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坚持8个多小时。时至黄昏,由海伦、望奎、绥棱、庆城、绥化5个县日伪军组成的增援部队赶到,敌兵力已达1000余人,将我军重重包围。雷炎指挥一部分部队突出重围,迂回于敌后给敌以痛击,使我军其他部分也成功突围。这次战斗毙伤敌军100余人,我军只牺牲8人,负伤10余人。

2月19日,在海伦县李老卓屯突围战中,抗联第四支队支队长雷炎等8名指战员牺牲,7名指战员负伤。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