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7日
高川
毕业已有半年多了,对于正常的将初中读完的学子来说,心中总有一个魂牵梦绕、难以忘怀、怀念满满的母校。而对于“另类”的我来说,我却有两个母校。
从小时候记事开始,我就“热衷于”转学。年幼的时候上幼儿园就曾经转“园”三次不止,起因是总是被人欺负或是恶语相向,父母以为只要转学就能解决一切,但是谁又能对一个嘴欠事多的小煤球子有什么好态度呢。于是我的幼儿园时期就在转“园”中度过,我对那些幼儿园以及老师、同学大多没什么印象。
而小学的转学则源于搬家,但是对于从小就对这项“业务”极其熟练的我来说并不算什么,很快的就接受了新学校的一切。
对于我所就读的第一个小学印象不大深刻,只从父母口中知道有一个总夸我聪明的数学老师和一个笑眯眯的班主任。虽然至今我都没发现我聪明在哪里,但是父母却把我“聪明”这件事记在心底,对我寄予厚望。钢琴、围棋,跆拳道、轮滑、四大名著等等,别人家孩子有的我一样没落下,甚至我拥有的更多,但是父母的付出却跟他们的回报不成正比,我的成绩远低于那些不报班却踏实努力的同学。
尽管如此,父母却没有放弃我,他们仍坚信我是“聪明”的,只是我的头上除了“聪明”外又多出了一个标签,那就是“懒惰”。可我总感觉他们并不是对我的“聪明”有信心,而是对于他们两个高级知识分子所结合的基因有信心,他们坚信基因是没问题的,是聪明的,不然如何诠释他们今日所得的成就。
或许是终于长大了一些,我越来越成熟,我自第二次转学一直读到了最后,成功的小升初,本来我会直接升入一个公立初中,和那些小学认识的“熟人”继续当校友,但是父母想给我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们认为私立老师会抓得更严,能够有效的“治疗”我懒惰的毛病,但是很显然他们低估了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年的不懂事以及他对学习的抗拒。尽管父母已经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但依旧没能挽救我的学习。最后在父母的深思熟虑下转回了公立校。而这段在私立校就读两年之久的经历,更成为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不敢也不愿提起的记忆。
而回到了公立校后我才发现,原来学习差不会遭受同学的瞧不起,不会遭受责骂,反而,在公立校的老师比私立校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鼓励、激励学生。我也在这种氛围之下渐渐走出了自卑,接纳也谅解了那个叛逆的自己,但没有原谅,至少在让父母为我而骄傲之前是这样的。我的成绩也自转学并懂事后有了巨大的提升,顺利的升入了一个优秀的高中。
年少时的经历,就如同一叶漂浮于波澜壮阔的大海上的扁舟,虽然起起伏伏但总归驶向了正确的方向。
其实在我的少年时代,学习仅仅占了极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弥足珍贵的友谊。假如把我从小到大的经历来展开,写成一部书的话,那么我认为友谊绝对占据了这本书中的绝大部分篇章。我至今都认为,它对养成我如今乐天的性格,和走出困境的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聚会前夕,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他们对我来讲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明明有那么多在一起相处的经历,彼此间却渐行渐远。甚至他们的脸我都有些记不太清楚了,只能在回忆中翻找出他们那模糊的轮廓,但是那些玩闹的昨日,一点一滴却又那么的清晰,直到相约见面的当天。
当我看着一个个大小伙子向我迎面走来,长相变了,声音粗了,个头长高了,好像一切都变了。直到他们相继露出微笑点头示意的时候,我终于发现——一切都没变!他们还是那个他们,我也还是那个我,两年的时光并没有把我们分开,反而因为今日的聚会把我们拢得更近了。
晚饭时大家忆往昔旧事,说起同学间的“爱恨情仇”,我们捧腹大笑。冬天的晚风好冷,吹着吹着便感到眼角一片湿润,离别之际只有释然的一笑与互相友好的调侃。我们在商场门口巨大的闪光牌匾下拍了合影,闪光灯映在我们的脸上,四位神采奕奕的少年,纯真的友谊,美好的青春。
飘雪是热情的,亦是悲凉的,我们也像这飘雪一样向不同的道路飘去,山高水长,然而,友谊却永远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