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的传说

2021年10月08日

扫码听故事

呼兰河,是松花江的支流,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上游克音河、努敏河等支流汇合后称呼兰河,全长523公里。

呼兰河,为西南流向,与来自北面的通肯河交汇后,改向南流,进入平原区,河道变宽,曲流发育,至哈尔滨呼兰区注入松花江。

呼兰河,流经铁力、庆安、望奎、北林、兰西等县(市)区,流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

呼兰河,滋润着松嫩平原东部广袤的土地,养育着一方人民。

据说,关于呼兰河的来源,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呼兰河,是北林与望奎的自然界河。关于它的起源,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据老辈人讲,说不上是什么年代,玉帝说老百姓对他不恭,就惩罚老百姓,让天下大旱,地旱得裂出的缝子有一拃多宽,庄稼地旱得都要冒烟了,把老百姓急得眼睛直冒火。

这事被天上的一条龙知道了,他看到百姓可怜,不由心软,偷偷为百姓行了一场透雨,于是老百姓得救了。

这事让玉帝知道了,勃然大怒,命令天神把这条龙暴打一顿后,把龙贬到了人间。

有一对老夫妻,为人和善,菩萨心肠,美中不足的是50岁还没有孩子。

这天,老太太正在河边洗衣服,忽然天阴了,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紧接着就是一个响雷把老太太震晕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老太太醒了,发现身边躺着一个啼哭的婴儿。

老太太欣喜地抱着孩子回家,和老头打开襁褓一看,还是个大胖小子,这个高兴啊,老两口给孩子起了个名,叫小龙。

说也奇怪,这孩子长得特别快,才两岁,就长了十二三岁孩子的个头。个子高是高,老两口就是没听过这孩子说话。

有一天,老头病了,卧床不起,不能上山打柴去卖,几天过后,家里就要断顿了。

这天,小孩儿突然说话了:“爸妈,你们别发愁,我能打柴卖钱养活你们。”说完,小孩儿拿着家伙事儿就上山打柴去了。

当日,王母娘娘出游,正欣赏凡间的美景,忽然看见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孩儿在半山腰打柴。

她好生好奇,掐指一算,原来这孩子是给百姓降雨的那条龙托生的。“难得有这样的孝心,我得帮帮他。”于是,王母娘娘就变成了一个面目和善的老太太。

老太太来到小孩儿跟前,问道:“小孩儿,你几岁了?”“两岁。”“这么小咋就出来打柴呢?”“我爹病了,我妈岁数大,家里没吃的,只能我出来上山打柴了。”

老太太拍着小孩儿的肩头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我给你一个宝匣,只要你不是好吃懒做的人,就可以向宝匣要东西,要什么有什么。”说完,把一个非常好看的小方匣交给了小孩儿,小孩儿乐呵呵地回家了。

小孩儿回家之后,把小匣交给了爹妈,并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爹妈非常高兴。小孩儿除了偶尔问爹妈要点儿好吃的之外,从没提过其他要求,还是天天到山上打柴。

话说,在小孩儿家附近,住着一个大恶霸,他无恶不作,要把对面的山搬走,再把山那边的河水引过来浇灌自家的地。大恶霸勾结官府,把周围几百里之内的男子都赶到一块,凿石搬山。

百姓们顶着烈日,挨着雨淋,一会儿也不能休息。

小孩儿看到大家这样遭罪很心疼。他想,我这个宝匣能不能帮助大家呢?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手捧着宝匣,轻轻地念道:“宝匣,宝匣,你帮我把这座大山搬走吧,大家都累坏了。”

话刚说完,只见嗖嗖地从宝匣里飞出来不少天神,各施本领,天亮时,山全搬完了,河水也哗哗地流了过来。老百姓乐得手舞足蹈。

小孩儿有宝匣的事儿被大恶霸知道了,于是,他带领一帮打手气势汹汹地来到了小孩儿家,逼着小孩儿交出宝匣。

小孩儿抱着宝匣不撒手,恶霸大怒,抢过宝匣,顺手就把小孩儿推到了水缸里。

正在这时,怪事儿出现了。小孩儿一下子现出了原形,变成了龙,龙见了水,就领着水头“哗哗”地往前走,在龙的后面,平地里就出现了一条大河,把恶霸和狗腿子们都冲没了。

龙走到哪儿,这条河就跟到哪儿。

老夫妻俩一看儿子变成了龙,就大声地喊着他的名字往前追。

常言说“母子连心”,老太太每喊一声,小龙就回一下头,这一回头,河就出现了一道弯,也不知道喊了多少回,老太太喊得嗓子都哑了,呼兰河就有了很多道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