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6日
1
1927年7月16日
一颗流星划过夜空
燕山深处的一座小院里
一个女孩儿降生,不久
姥爷送给她一个符号——
白翠平
后来,这个叫白翠平的女子
成为我的母亲
2
十五岁那年
母亲嫁给了比她大六岁的父亲
山桃花开了
山桃花谢了
母亲的春天很短
她和父亲在山桃花的对面
搭建茅庐,从此
对面的山崖住着山桃花
山桃花的对面住着母亲
3
小脚的母亲
被鬼子在山里
撵了八年
愣是没有撵上她
爷爷和二叔
被日本鬼子杀害了
母亲说这笔账
迟早要算
星星和我都眨巴眼
这是母亲的燕山夜话
4
母亲用了七个音符
书写一生的交响
三个哥哥三个姐姐
加上我
是她的得意之作
如今她回眸吟唱
说不清是甜多
还是苦多
她的额头似乎写着
儿女们是她的心头肉儿
轮回着的春天
使她不舍人间
5
母亲最高兴的日子
是她八十岁的生日
那一天,一辈子的苦
都化作了微笑
如花一样的笑容
仿佛春风荡开了春天
她在一声声祝福中
用微微颤抖的手端起酒杯
一饮而尽
豪迈得像个男子汉
酒一路催促她
回到笑脸红扑扑的童年
那一天,过得又快又慢
很多人看到
老家的院子里
来了一拨又一拨喜鹊
还有翩翩的蝴蝶
翩翩起舞
那一天,仿佛
母亲又养育了我们一次……
6
日子挨着日子
一年挨着一年
燕山的山,燕山的水
燕山的清风明月
都住进母亲的心间
如今,黄昏正温暖地包围着母亲
我真想带着母亲
来到家乡的小河边
用儿时的一块石片打一串儿水漂
让水溅湿她的衣襟
让她的微笑跟着河水
哗哗地流过来
其实,我更想
让水慢下来
让母亲年轻时的倒影
永远映在水中
7
过了鸡年子时
母亲便九十岁了
一分不多一秒不差
我俯身跪下
向坐在炕上的母亲
磕了三个响头
母亲半惊半喜
九十岁的笑容流着热泪
她伸手想扶起我,但已不能
我的眼睛突然湿润
我知道,窗外的群山愈显苍老
门前的小河还在冰下流淌
我不忍说出其中的寓意
只盼春风拂去母亲头上的白霜
母亲啊,母亲
您是我头上的天,脚下的地
而我是您撒下的种子
散开的枝叶
是我们相互挽留、眷念的一生
烟花在夜空催促杜鹃
仿佛春天在枝头绽放
母亲望着窗外
花开花落的岁月
在她心里显得格外平静
8
还有两个多月
杜鹃花才开呢
为了早点让您看到
我从山上折回一大把花枝
插进水杯
几天后,杜鹃花
就在您的眼前笑了起来
“花是挺好看的,
可是她离开了妈妈。”
您的一句话
惊得我目瞪口呆
老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9
抱过我背过我把我拉扯大
十指连心的手啊
纳鞋补衣做饭洗衣连缀日子
一生不失闲的手啊
不停操劳不停受苦不停付出
不停遮风挡雨从不索取的手啊
以和为贵以善待人以心从事
历经数朝依然干净如初
我的母亲的一双手啊
我常常握住母亲的手
倾听她的脉动、气息和心跳
这一刻,我会重新变小
为了这一刻,我愿散尽一生的金银
10
从我记事起
母亲身边就没有离开过
那杆长长的烟袋
日月星辰
在她的烟锅
忽明忽暗
特别是在“文革”那些年
父亲三天两头挨批斗
母亲的烟袋锅
常常是滚烫滚烫的
母亲用她那长长的烟袋
赶走了苦难的日子和寂寞
她的那杆烟袋
就是船帆
千帆过尽,风烟俱净
母亲老早就嘱咐我们
她走时,一定要带上
跟了她一生的烟袋
11
母亲从22岁学会接生
我们小山村的几十个小生命
先后经过她的手中来到人间
母亲说
头先下来的倒生好
先露出小脚丫的顺生难
孩子生下若不会哭
就提起孩子的两条腿
让孩子像在娘胎里一样头朝下
在背上拍几下
孩子哇的一声哭出来
算是报平安
听说现在生个孩子
少则花上几千元上万元
多的花上十几万元
跑到香港要花几十万元
母亲听后就像听到天书
嘴角上下颤动
久久望着自己粗糙的手
12
母亲至今也没有几根白发
我们兄弟姐妹
从她那里得到了遗传
个个头发漆黑
她大半辈子吃糠咽菜
忙忙碌碌辛辛苦苦
七十岁以后总算享了一丁点儿福
如今她特别知足
仁者寿,知足者常乐
没有生长白发的母亲
看天天高
看地地远
13
每年都要吃上几顿粽子
当大口小口吃起来的时候
马上想到母亲
为什么别人包的粽子
都不如她包的好吃?
吃玉米粥
吃白面烙饼、大锅炖菜
怎么吃也吃不出
母亲当年做出来的味道
母亲把普通的粮食和菜
都用心下到锅里
我回味无穷的
是母亲的味道
14
叫您一声:娘
母亲,或者妈妈
哪个称谓更贴切呢
委屈的时候喊声娘
写诗的时候称您母亲
每一个称谓
都是花朵上的露珠
都是我的心声
几十年
我叫您最多的是一个字
妈!
尤其是推开院门的一瞬
您迎上来,先叫我一声乳名
我再叫您
一声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