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不朽 革命遗迹万年青(二)

2024年09月18日

码上倾听

大仙堂抗联遗址

大仙堂抗联遗址位于绥棱县四海店镇半截河村东北10余公里处。

1937年,东北抗联第六军西征部队先头部队到达绥棱县,在大仙堂附近修建了仓库,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为后来到达的西征部队建立了后方基地。东北抗联第六军第三师王明贵率部在大仙堂建立了后方医院。1939年,抗联西征部队的伤员全部在此治疗、养伤。

宋站镇革命烈士纪念碑

宋站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肇东市宋站镇西郊。

1940年8月,东北抗联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70多名指战员因叛徒告密,在肇东县(今肇东市)宋站附近的四撮房屯被日伪军包围,双方展开激烈战斗,抗联有8名战士牺牲。为了纪念这场战斗,缅怀先烈,宋站镇政府于1982年7月31日修建了烈士墓,并在墓前树立了一座纪念碑。

姚明久烈士纪念碑

姚明久烈士纪念碑位于肇东市明久乡政府南路东侧。

姚明久烈士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1931年参加抗日义勇军,1938年在肇东金山堡组建抗日救国会。1940年担任“三肇”地区抗日救国会会长,1941年被捕,3月22日英勇就义。

1956年,肇东成立明久乡,这是肇东市唯一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乡。1999年10月,这里修建了姚明久烈士纪念碑。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独立大队纪念碑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独立大队纪念碑位于肇东市西八里乡飞跃小学校园内。

西八里乡是肇东市重要革命老区之一。在日伪统治时期,沿江一带穷苦人民组建了“庄稼人绿林”武装,他们在地下党员张瑞麟的教育帮助下,于1940年9月至10月参加攻打窝堡、敖木台和肇源县城的战斗,后被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独立大队,继续在“三肇”地区进行抗日斗争。

为永志抗联的光辉业绩,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后人饮水思源,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光荣传统,肇东市西八里乡人民政府于2000年10月在飞跃小学校园内东南角处,建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独立大队纪念碑。

抗联南毛子屯战斗遗址

抗联南毛子屯战斗遗址位于海伦市前进乡光荣村光荣小流域。1934年4月,中共满洲省委派赵一曼第二次到海伦检查工作。她乘马车先后到城西张家店、西大营中学、海伦车站和东边井等党支部进行巡视,向各支部宣讲了盘石、延吉、珠河游击队的发展和进行抗日武装斗争情况,要求海伦特别支部加强对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并帮助海伦特别支部研究部署了打击伪海伦县“自卫”团的策略,制定了作战方案。

赵一曼走后,海伦特别支部按照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书记雷炎、游击大队队长孙余久率领海伦游击队并联合义勇军70多人埋伏在县城西南的南毛子屯(今前进乡光荣村光荣流域)附近公路两侧的树丛中,孙余久带部分游击队员去县城诱敌出洞。伪“自卫”团长国占山中计,出动100多伪军向游击队追来,当伪军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时,雷炎下达攻击命令,不到20分钟,消灭伪“自卫”团数十人,国占山被当场击毙。

此次战斗,极大地鼓舞了海伦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为纪念这次战斗,2005年6月,海伦市前进乡政府特立碑纪念。

抗联一棵松战斗遗址

抗联一棵松战斗遗址在今海伦市景家店林场。

1939年1月9日,东北抗联第六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王明贵率所属的第六军第三师及教导队80余人,袭击了绥棱县三道河子日本移民团的森林采伐场。之后又转移到一棵松(今海伦景家店林场)袭击了日本森林采伐作业区,夺取马匹数十匹。此后,第三支队由步兵变为骑兵部队,活跃在绥化海伦、绥棱一带。

抗联李钢烧锅屯战斗遗

抗联李钢烧锅屯战斗遗址位于海伦市双录乡双兴村。

1936年秋,活动于松花江下游珠河、汤原等地的东北抗联第三军主力,先后分批远征海伦和小兴安岭。军长赵尚志派张光迪在海伦、通北、庆安、铁力一带开辟游击区。

1937年3月1日,赵尚志率500余人在海伦东北李钢烧锅屯(今双录乡双兴村)伏击了日本关东军田岛部大尉镰贺的守备部队,打死打伤日军40多人。同年7月,抗联第六军戴鸿宾部与第三军第六师张光迪部在李钢烧锅屯设伏袭击了驻海伦日本守备队鹰林部和栗元部,消灭日军3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3辆,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70余支,子弹10余箱。这两场战斗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不仅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而且巩固了海伦抗日游击区。

伊吉密河战斗旧址

伊吉密河战斗旧址位于庆安县发展乡。

1939年年初,庆城、铁力两县的日本守备队和伪警察队联合组成一支“讨伐”搜山队,沿依吉密河溯流而上,搜索“围剿”抗联部队。山外抗联老交通员刘大爷得知这一情况后,昼夜兼程找到抗联深山密营,向抗联部队报告此事。当时,北满抗联第四支队在支队长雷炎率领下,活动于依吉密河的支流小黑河附近。雷炎根据刘大爷提供的情报,立即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对策。会议决定:队伍减少活动,搞好隐匿,使敌人摸不清这里有无抗联部队。战士以逸待劳,当日伪“讨伐”队临近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击敌人。

为准确掌握日伪“讨伐”队情况,抗联部队派出9名机智勇敢的战士,混入敌日伪“讨伐”队了解情况。当日伪“讨伐”队来到依吉密河上游张家湾住宿时,有4名战士在夜间溜回抗联营地向雷炎报告敌人情况。雷炎得知日伪“讨伐”有150多人,且都是步兵,敌宿营地离此不足10公里等情况后,当机立断,率领50名精壮战士以急行军的速度,奔向敌人宿营地。

夜半1时许,敌宿营地除2名游动哨外,几座帐篷都没有灯光。此时,1个哨兵已发现抗联战士,刚要鸣枪报警即被抗联战士击毙,接着抗联战士四挺机枪同时开火。正在酣睡的日伪军警受到突然袭击,惊慌失措,乱作一团,争相逃命。战士们冲到敌人宿营地,缴获了一些武器、弹药,然后迅速撤离。

庆安县西北河战斗旧址

1940年除夕,抗联将领于天放带领第三路军第六支队的52名战士急行军20多公里,于拂晓前到达预定位置——发达村北部的西北河,然后发动突然袭击,攻击了日伪“讨伐”队,这次战斗只用半个小时就取得了胜利。抗联以少胜多,击毙日伪军6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史称“西北河战斗”。

穷棒子岗突围战斗遗址

穷棒子岗突围战斗遗址位于庆安县建民乡建安村。

1940年2月26日,抗联第三路军龙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周庶范率领一支50多人的骑兵队,从大罗镇方向出发,被三大卡车的日本兵包围在穷棒子岗屯。周庶范命令部队迅速进入屯西头马家大院,凭借院墙,迎击敌人。日本兵开始发起猛攻,抗联战士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傍晚时分,日本兵又组织力量进行了一次更加疯狂的进攻,有一小股敌人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已进攻到院墙下。抗联一位机枪射手从院墙上站起来,双手端起机枪向日本兵猛烈地扫射,打得敌人死的死,逃的逃,扔下几具尸体败退下去。这位抗联机枪射手却被流弹击中腹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击退敌人多次进攻的过程中,抗联骑兵队发现屯东南的敌人力量比较薄弱,便把它作为突破口。晚上8点左右,抗联战士在周庶范率领下,由穷棒子岗屯农民郑和带路,集中全力杀开一条血路,突出了重围。

抗联智歼“受降团”旧址

抗联智歼“受降团”旧址位于庆安县新胜乡牛天成屯。

新胜乡新柳村南靠当年抗联活动地官五爷大山,是东北抗联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抗联官兵经常秘密借宿在这个村的群众家里,这个村的群众也经常为抗联运送各种物资,积极支持援助抗联队伍进行抗日战争。1939年抗联第三路军龙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周庶范率独立第一师驻扎在这个村的牛天成屯,面对日伪警察署派来劝降的林凤镇,周庶范将计就计,以假降为名,智取给养,处死了敌“受降团”8名成员,缴获了大批物资,一时传为佳话。

大青观庙台子抗联地下联络站遗址

大青观庙台子抗联地下联络站遗址位于绥棱县半截河村新立屯东北约14.3公里处。

1937年,大青观是东北抗联第六军的后方基地,后来成为抗联和党的地下工作联络站、情报信息站、运粮存物的中转站。这里有石山、密林、河流、草原和一座庙宇,庙宇遗址现被称为庙台子。当年庙内有老道若干人,庙内住持李贯一是抗联地下工作者、联络站负责人。他以住持身份为掩护,为抗联侦察敌情、搜集军事情报,并将庙宇作为抗联联络接头、运送物品、接收转运伤员的密营,同时还以化缘为名,为抗联筹集粮食。大青观密营,在党的地下工作和北满抗联部队的对敌斗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懒王店炭窑抗联战斗遗址

懒王店炭窑抗联战斗遗址位于长山乡幸福村三吉台屯东北5.6公里处。

为了更好地解决抗联西征部队西征前所需要的马匹、冬装、粮食等问题,东北抗联第三、第四支队指战员于1939年1月8日从驻地出发,艰难行军20多公里,分多部分埋伏于二道河子与诺敏河之间的公路旁伏击敌人,其中一部分战士埋伏于懒王店炭窑处。日本鬼子进入战斗范围后,战士们奋勇杀敌,经过激烈战斗,夺取了大量粮食和部分冬装,以及马匹等物资。

(赵士涛 编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