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为衣 金融为线 信仰为魂

《追风者》引发追剧热潮

2024年04月10日

由王一博、李沁、王阳主演的《追风者》临近大结局,这部讲述红色金融家成长之路的剧集具有一般谍战剧中少见的故事格局:用小人物的命运表现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以主人公的信仰选择过程揭示历史选择的宏大命题。

《追风者》是今年荧屏播出的首部谍战大戏,故事开场所有人的身份都是明牌,谍战作为剧情副线更像是为整部剧披上的题材外衣。《追风者》的剧情脉络其实是鲜少被搬上荧屏、有一定历史真实基础的民国金融战故事,而整部戏真正的主线是信仰之路。

电视剧开篇从“魏若来打工记”这样一个小切口进入,讲述受央行高级顾问沈图南赏识,出身贫寒、有着远大理想抱负的魏若来“鲤鱼跃龙门”成功入职央行。剧中,租界与华界泾渭分明,一边是上海滩各路神仙大佬的高端智斗,一边是弄堂老房子里人与人之间的质朴温情。

以往荧屏上的成长型的谍战剧主角,都是开局就旗帜鲜明地靠向共产党一边的革命者,或者在故事中局毅然踏上革命之路的进步青年,而魏若来完全不同于常规的谍战英雄人物设定,这个主角人物的成长轨迹具有一定被动性,甚至与《追风者》这个意气风发的剧名有些不搭。

剧中的魏若来是金融天才,却对国家的政治前途有些茫然。直到身为地下党员的哥哥在临终前托付任务,魏若来才在亲情之下不得已卷入国共对抗。一方面他出于本心善良,为地下党保守了秘密,另一方面他又小心翼翼地避开主义之争的政治漩涡,试图置身事外。与中共地下党员沈近真一次次接触过程中,魏若来表现出了警惕、躲闪、犹疑。

在亲情、师徒情等复杂情感立场的共同拉扯下,魏若来的信仰选择持中不定。历经侦缉队监牢内的严刑拷打和刑场上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魏若来经受住了一次次试炼,但他在剧集的大部分篇幅中,依然与红色信仰保持着距离,即使冒死公布库券案真相被迫逃亡苏区,他仍旧没有立即走上革命道路。

剧中,从兴夏银行收购事件、通商主控权收回事件、关税改革事件、钨砂生意案,到黄包车夫罢工游行事件、淞沪抗战,以及让魏若来和沈图南爆发争执并走向决裂的假币案、库券风波……所有戏剧事件其实都有一个最终指向:让立志报国又被时代裹挟的魏若来,看清整个国家的真相。

《追风者》通过一起起金融战,把历史课本上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的影视故事,普罗大众也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阿文、周姨这些向往美好生活的百姓,正是这一张张曾经充满希望又走向绝望的面孔,击垮了魏若来最后的防线,促使他觉醒反杀。

剧集尾声,在江西老家的魏若来亲身感受到“共产党和老百姓是一条心”。认真思考过后,魏若来终于想通“金融只是一个工具,放在坏人手里就是杀人的刀,放在好人手里是耕田的犁”,他重新燃起金融报国梦,决定去瑞金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时的魏若来眼里又有了光。

在《追风者》的故事中,魏若来的信仰重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越是细致表现主人公从原有的信仰废墟中爬出来,认清历史潮流的漫长过程,就越符合人物审慎求真的性格特征,也就越能印证历史发展的必然。

宋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