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你打算怎么过?(一)

2024年01月18日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如约而至,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春节就是和亲戚朋友欢聚一堂,意义不在于吃,在于这个过程,春节是传统节日,告别了旧年,代表了对新年的美好祝福与期待。聚会可以拉近朋友关系,也是一种关系保鲜的方法,聊过去,展未来,看见长辈在慢慢变老,觉得自己真的要努力了。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年方式,今天,小编发一组“今年的春节你打算怎么过?”这一话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迪,也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有新成就、新作为、新气象。

有传承,才更有味道

罗西

2024年龙年春节,姗姗走来。

春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人间烟火气的节日。

举国欢庆、民族欢度、家族欢祝、家庭欢聚……华夏神州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幸福、平安的气息,中华儿女庆祝收获、辞旧奔新、迎春纳福、期祈希望。

过年了,无论你我在哪里,总是想方设法回家过年。忙碌了一年,最盼望与家人团聚;辛苦了一年,总是要回家看看;无论穷富,给父母拜年,是一年到头必须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儿,这就是过年的意义。

春节,是国家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幸福的标志性符号,是最有意义、最有味道的节日。

记得小时候过春节,虽然物质不是极大丰富,但过年的欢乐总是满满的。除夕夜,是最难忘的。对于八九岁的孩子来说,那个夜晚是一年中最美丽、最温暖、最醉人的。无论是提着小灯笼你追我赶,还是含着糖球、放着小洋鞭……亦或是初一跟着大人去拜年得到一个冻秋梨,亦或是跟着秧歌队一家一家跑,现在想起这些,心里还是甜甜的。那个时候,我们最盼望吃年夜饭,那没有多少肉馅儿的饺子包着一两分钢镚儿,吃到了“宝”,不仅预示着一年会“走字儿”,还能得到那欣喜若狂的几分钱,用来买小洋鞭、小人书。一年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就是这几天。

过年给父母(包括其他长辈)磕头拜年,这是表达孝道的正式礼节。2003年春节,老妈从几百里之外老家来了,我们祖孙三代一起过年。一辈子节俭的母亲,在那个特殊的除夕夜竟然很奢侈地做了6个菜。持续炸响的鞭炮声中,我心里流着泪,拉着儿子给老妈磕头拜年。她老人家笑着说:“过年了,都高高兴兴的,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给老妈拜年。

现在过年,一些老礼儿都没有了,很多规矩、程序、内容、形式以及饮食讲究、燃放烟花炮竹等等,或存或减或没了,就连看春晚也都不再是“必修课程”。

虽然时代发展了,过年的内容、形式也需与时俱进,但有些过年礼节需要传承,这是中华文明的赓续,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大,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践行。这样,过春节,才有味道,才有意义。比如,拜年,我们不再要求后辈们必须有磕头作揖的形式,但心里要有孝道的概念,这是根儿,可用现代版的形式去延续。

陪伴,也是一种年味

晓夜黑白

小时候的年味更像是人情味儿,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做什么都显得很热闹,大人一堆儿,小孩儿一堆儿,不大声说话都听不清在说什么,笑声闹声一片……现在的年味更多的是一种岁月静好的味道,家里人不像小时候那么多了,年三十做做饭,包包饺子,边看春晚边等着时间跨年,说话柔声细语,氤氲着详和的气氛……

今年过年想在家过,等过了三十要邀请亲朋到家里来玩儿,除了打麻将、扑克,还可以玩玩桌游什么的,放点鞭炮、烟花,年轻人一起上街买点零食、玩玩游戏……过年就是要开开心心,家人们在一起其实就是开开心心。新的一年,有些愿景,有些期待,在家人们的陪伴下一起过年,也是一种年味吧!

回到乡下过大年

枫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它承载了中国人最热烈的情感和最美好的寄望,它是一个全家团聚的节日。

每年春节,我都要到乡下去过年,因为我来自农村,亲戚朋友大都在乡下,我觉得,过年回农村老家,和亲人一起过团圆年才有过年该有的氛围和过年该有的年味。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感觉,这也是在城市里过年无法感受到的感觉,这种感觉无法言传,只能自己感受,我觉得在农村过年更热闹,传统年味更足。

虽然回到乡下,要帮助亲属收拾老宅,要跟亲友拜年,真的很累。但是,就感觉热闹起来了。

有人说,如果你不每年回到家乡,你总觉得少了什么;也有人说,当你在新年回到家乡时,没有什么特别的矫揉造作。这是因为你认为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的家就在哪里,你的灵魂也就在哪里。

对于许多人来说,家乡的房子是他们永恒的根。哪里谋生,哪里就有回头路,哪里就有生计。如果我的家乡没有房子,它就像一株没有根的浮萍,没有灵魂的寄托。家乡的房子起着维系亲情的作用。我们可以搬进城市,但亲情无法转移。

老家的那栋房子,不光是一个建筑,更是一种念想,一种牵挂,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嘛。

每年的春节,能赶回家的人肯定会赶回家,因为家里有亲戚在等我们。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一家人坐在一起,今年就是和平而有意义的一年。

现在,城市里,年的味道越来越淡,没有传统习惯,没有爆竹,没有烟花,新年没有味道,回到乡下过年很热闹,农村地方大,而且平时都在城市里,那些乡土气息很少能体会得到,如果有孩子还可以带着孩子玩耍,自然的乐趣比在城市里有意思多了。即使是萧瑟的冬天,早晨结着寒霜,看着光秃秃的树枝,我也觉得饱含生命力。因为中国人有一种根的情怀,老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

在家过大年

水阁云天

年纪大了,对年的体味和年轻时大不一样,不再喜欢那些蹦蹦跳跳刺激的活动,以及外面的精彩世界,更喜欢在家的平和安宁,和谐与温暖。

过年了,屋子要布置得喜庆些,对联和福字是必不可少的,还要买一对大红灯笼,再买几对窗花。大红灯笼高高挂,五彩窗花贴起来,年的味道在屋间就弥漫开来了。

菜色要丰富些。鱼是必不可少的,年年有“鱼”嘛,老公每年必买一条活的三四斤的鲤鱼;地三鲜也必不可少,那是女儿的最爱;扣肉也必须要做,那是老母亲每年必念叨的老味道;还有红烧排骨、家拌凉菜、肉丝炒笋,劲道的家熬冻子……必保让每一个人都有一道自己喜欢的菜品,看得舒心,吃得开心。

除了吃喝,也要玩得开心。麻将要打起来,老妈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但打麻将的热情不减,每年都要张罗玩一把,而且要赢钱的。她自己把一堆小零钱揣在兜里,只等大家来赢。当然有时她也是赢得盆满钵满,当然不是她打得好,主要是有上家给她喂牌。大哥或老公要是坐在她的上家,总是问,老妈,要什么牌呀,老妈总是假装不经意地说出想要的牌,于是那牌就来了。在众人的一阵哄笑声中,老妈赢了。

过年,过得就是一个欢快喜庆,亲人的笑脸,是对年的最好的诠释,平安幸福,是对年的最好的祈盼,而团圆温暖,则是过年的最美的情怀。还有什么比团聚在家更让人期待的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