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殉情

2023年08月16日

庄义彬

上小学时,就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那时年纪小,对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不深,为什么会成为千古传唱更迷惑不清。后来观看了黄梅戏《天仙配》,对剧中所描写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有了比较形象的理解,知道夫妻之间要相亲相伴,长久恩爱。从小学到初中只知道人类的夫妻之间要相互吸引,相互依存,才有美妙和谐的家庭,这种长久的两性结合才是人类执着的追求,永恒的愿望。并不知道飞禽雌雄之间的恩爱,和人类比起来有过及而无不如。这是我读了宋代黄休复的《茅亭客话》所得到的深刻感悟。

黄休复在《茅亭客话》中记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五代后蜀章子明精于用弹弓打鸟,而且弹丸发出后,百发百中,使弩打鸟取乐。这一日章子明在家奴陪伴下,乘船随流而下,当行至青神县界,发现远处河中有一对鸳鸯在水中游嬉。当即章子明射兴大发,取弓装丸,接着瞄准其中一只鸳鸯,丸发精准,将雄鸳鸯射死。雌鸳鸯悲痛至极,在空中长鸣不止,尾随舟船跟上,一路长鸣,哀鸣得悲天悯人。而章子明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情怀,又惨忍地将雄鸳鸯褪毛剥皮,开膛破肚。此时雌鸳鸯就站立在船头,对这一情景看得真真切切,顿有了椎心泣血的痛疼之感,它捶胸顿足地鸣叫,啜泣得泪干肠断,痛入骨髓。当它看到家奴将雄鸳鸯的骨肉投入沸腾的汤锅,雌鸳鸯悲愤至极,伸颈鼓翼,大叫数声不止,哽咽嘶哑,悲声带血喷出。它猛地身子一抖,足下用劲一蹬,展翅投入沸锅中……

章子明观此景,不悲不伤,反而哈哈大笑。

读完这个故事,我有一种哀痛欲绝的感觉,也有种豁然开朗的大悟。

过去只听说,鸳鸯有“文禽”之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雌雄相依形影不离,飞则同振翅,游则同戏水,栖则连翼交颈而眠,故有“匹鸟”之称。传说如若有一鸳丧偶,另鸳则终身不再寻找配偶,甚至殉情而亡。故事记叙的这种悲状殉情以往闻之未闻。看来鸳鸯忠贞爱情,也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做到了仁至义尽。动物谱写的情欲性爱的生命赞歌,应当唤醒人类沉睡的美好情感。美国生物学家威尔斯说过:“人类与动物相比,鸟类的单配倾向似乎要强得多,通常的情况是已结为对子的鸟儿在行动上总是那么一致,在一起进食、飞行、过夜,甚至嘴对嘴给对方喂食。其表现十分相亲相爱,琴瑟和谐。”鸟类为失偶,伤感到自我毁灭的境界,这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性爱表达,而是一个生命要素的综合反映。其密切程度,即便在文明最盛的人类中间,也未必能做得到。禽鸟的性爱情感应当得到人类的格外关注和倾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