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山人 范立国

在70米高的树枝上“舞蹈”

2020年04月13日

全媒体记者 杨成申

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的绥棱县,有着多种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每逢秋日来临,小兴安岭下的村民便会化身跑山人,成群结队地进山采蘑菇、榛子、圆蘑、猴头菇等山货。

每到这个时候,生活在大山脚下的村民范立国便会和父亲一起,早早地进山,因为,一种精灵般稀有的山珍吸引着他们的脚步,这种山珍生长在深山老林里,但是,想要找到它们并非易事,有时,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范立国说:“跑山的人经常能碰到黑瞎子,你走近它,它就会攻击你,拿爪子拍你。跑山的人都看过黑瞎子的脚印,还有野猪和狍子,什么动物都有,但是最好别碰着蜂窝,碰着蜂窝你就惨了,你要是不小心碰着蜂窝,一群蜂子就会把你围得水泄不通,我们这就有跑山的人被蜂子蛰休克过去的。”

山里的气候总是变幻无常,雨后的山林更显得神秘莫测,范立国和父亲进山,普通的山珍已经不足以勾起他们的兴趣,他们要寻找的是极其珍贵的野生松籽,这个被当地人称之为松塔的松树果实,生长于树梢顶端,由于采摘难度高,生长周期长,所以价格不菲,它是当地跑山人都想要得到的奇货山珍。

一次进山,一棵70米高的大松树吸引了父子俩,因为上面长满了茂密的松塔。看着树根底下的脚印,他们断定有人来过,但是,畏惧于树太高,只能选择放弃,而范立国天生就是个知难而进的人,虽然他知道这几年因为爬树有被摔死的,他还是决定爬上去试一试。

大树下,看着没有一丁点保护措施的儿子一点一点往上攀爬,老父亲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松塔一般生长在树杈的末端,想要获取它,必须踩着并不牢靠的树杈,然后,向树梢的方向移动,而此时,脚下已经是距离地面20米的悬空,每向前一步,都有极大的危险,树杈会因为经不住人的体重而立刻断裂。多年的经验使范立国了解到,必须挑湿树杈去踩,挑新鲜的树杈去踩,因为干树杈不结实,踩上去容易断裂,生命就不保了。

可是,在较低的树杈枝头处收获并不多,范立国知道,要想获取更多丰厚的果实,必须得继续向上攀爬,直至树顶,而这也意味着危险的进一步加大。当地人讲,树梢是钱串子,树根是坟圈子,意思是说,如果你能把树梢上的松塔采摘下来,那就是拥有了钱串子,而不慎掉到树根下,那里就是你的坟圈子了。

风,刮着树梢摇摆不定,人随时都有跌落下去的危险,眼看着树顶就在眼前,范立国拼尽了全身力气,终于登顶,70多米高的松树梢头,果真挂满了硕大的松塔果实,这是勇敢者才能获取的美味,丰厚的回报,是对他顽强意志的奖励。

刚刚采下的的新鲜松塔去掉外壳,清新的香气瞬间扑鼻而来,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松籽,使得满屋生香。山脚下,新采摘的松籽会被及时卖出,而市民要想品尝到这种美味,有时候真的只能靠运气。卖完松籽,范立国会用换回的钱买些好吃的给家里人,这时,他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而每当他跑山回来,母亲都会张罗一桌可口的饭菜,当然,松仁玉米肯定是母亲的拿手菜,这道看似普通的美食,在他们家里,意义变得非比寻常,因为这里面饱含了母亲太多的担心与挂念。

范立国说,在山里,只要你勤劳,只要你不懒,出去干点活,就有钱赚,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有收获,感觉很充实。

时间,在大山里是四季轮回的有序更替,在山里人家,是顺景应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林赋予了人们丰厚的果实,人们也懂得感恩,反哺山林,采摘松塔,从不破坏树木,是大家的共识,采完之后,要给松鼠留足够的吃食,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传统和规矩,珍惜这片赖以生存的绿色空间,是寒地黑土上每一个人的家训和信念,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世代相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