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芝麻花狐狸的神奇故事

2019年10月23日

全媒体记者 杨成申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都到那心头来。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这是歌曲《说聊斋》里的一段歌词。

蒲松龄老先生在《聊斋志异》当中经常以鬼怪、狐狸等形象,来比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尤其以狐狸出现的时候最多,典型代表有鸦头、婴宁等。而每每出现女狐的故事,多半与爱情相关,甚至有人提出,小说中出现的女狐,是蒲松龄自身对自由生活与真挚爱情的一种寄托与向往。狐狸美女敢爱敢恨,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见解,对腐朽统治社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蒲松龄以火一般的激情塑造了这些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又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写她们聪明、智慧、执著地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写她们爱憎分明,对美好的事物和幸福的生活有着热烈的向往;写她们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去帮助那些遭受天灾人祸的小人物。她们身上这种美德和神奇力量,正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艺术再现。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在北团林子的红都拉山上,就有一只神奇的狐狸,关于它的故事,至今还在红都拉山一带流传。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北林区作家协会崔恩友老师讲讲这只大芝麻花狐狸的神奇故事。

要讲大芝麻花狐狸的故事,首先要向读者介绍一下红都拉山。红都拉山原名红石砬子,是原来县级绥化市林业局下属的一家国有林场所在地,位于原来的新生乡,乡镇合并之后现在在张维镇辖区内,这个地方与绥棱和庆安隔河相望,是一个两县一区交界之处。

后来改名的红都拉山就是在诺敏河西岸突兀而起的一个个起伏的山丘,上面生长着一片片茂密的天然次生林。在夏季到来的时候,这里一片葱绿。在没有山峦的绥化市,在这个地方多多少少可以领略到与其他地方有些不同的景色。

在陡峭的山的下面,便是那条由北向南川流不息的诺敏河。这条河源自小兴安岭,在流经了绥棱境内的几个乡镇之后便来到了这里,然后再向南流出几公里的地方,突然又向偏斜西南的方向,经过北林区的三河、五营 、双河、民吉和四方台等乡镇,然后急转南下,在秦家镇的西口子处汇入呼兰河。滚滚南去的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好像一条玉带向着南北方向铺展。

秋天,当我们攀上红都拉山的山顶,俯视山下,目光所及之处,就会看见大片大片的森林都披上了彩色的盛装,每一棵树木的枝头上都飘动着色彩鲜艳的叶片,有的在秋风的吹拂下离开了树枝,飞舞着飘向了空中,然后又落在了地上。向着更远一点的山坡望去,那翠绿的、金黄的、殷红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就像一片片锦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把红都拉站装扮得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婀娜多姿。

靠河滩的平地上,被洪水浸泡过的河滩出现了龟裂的缝隙,有几棵高大的树木被湍流的洪水冲出了根须,横倒竖卧地躺在那里。诺敏河水一路南行,时而还泛着浪花。这时,一个和五花山一样的景致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是那样的壮观和宏阔。

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神秘的大山里面,曾经出现过一只与众不同的狐狸:个头比狼还大,在全身金黄色的毛皮上,好像撒上了星星点点的白芝麻粒,显得格外雍容华贵,见过它的人都习惯地称它为大芝麻花狐狸。

大芝麻花狐狸行为机敏而神秘,白天人们经常能看到它总是围着红都拉山主峰转悠,有时面对主峰发呆,有时还抬起前腿向太阳揖拜,还有人晚上看到它拜星星、拜月亮、拜山峰、拜四方......距红都拉山主峰东面不远处有一个小屯,叫拉拉屯,住着十几户人家,屯中有个姓郑的住户,几代相传,专门打猎,这一代称之为“郑一枪”。这郑一枪的本事是,只要发现猎物就一枪毙命,远近闻名。这些日子,郑一枪听到大芝麻花狐狸的消息后特别高兴,一心要猎到这只狐狸。经过一段费尽辛苦的搜寻,郑一枪终于发现了大芝麻花狐狸的踪迹,他不禁兴奋异常。回家后,便将情况向父亲做了详细汇报。其父八十多岁,因年事已高,虽然已然歇手,但打猎经验十分丰富。听完儿子汇报,他吟沉良久,说:“这只狐狸非同一般,皮毛特别珍贵,决不能用枪打,用枪打会损坏了皮毛,必须用套子套。”于是,父子俩专门制作了钢丝套,在狐狸出没的地方下了十几个,钢丝套下了七八天,却不见动静,又隔了三四天再去看,十几个套全被破坏掉,父子俩感到很疑惑。于是又决定下铁夹子夹,铁夹子也下了十几个,半个月过去了,只见铁夹子个个被捅翻,却连根狐狸毛也没夹着。父子俩气急败坏,决定不再痛惜皮毛,开枪打。

这一天,雪后初晴,阳光灿烂。郑一枪披挂整齐,进山猎狐。刚走到红都拉山主峰下,就看到大芝麻花狐狸正在晒太阳,郑一枪急忙隐身,藏在坡下,大气不敢喘。这时,只见大芝麻花狐狸晒了一会太阳,就跳起来嬉戏玩耍,那身华丽惹眼的皮毛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气度非凡,他不仅馋涎欲滴。他稳稳心神,端起枪,信心十足地扣动扳机,只听“砰”的一声脆响,那只大芝麻花狐狸起身抖了抖皮毛,回头鄙视地看了一眼郑一枪,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丛林。

郑一枪头一次失手,感到既奇怪又沮丧,回家说与父亲,父亲也吃了一惊。于是,父亲决定与儿子一同前往,再去猎狐。为了万无一失,父子俩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父亲亲自擦枪、装药,校正准星,一切准备妥当后,父子俩择日一同进山。不几天就遇上了大芝麻花狐狸,儿子刚要藏身,却见大芝麻花狐狸早已发现了他们爷俩,回头看了一眼,不仅不逃,反而更加悠闲地向前走去。郑一枪不禁呆住了,正不知如何是好,老父亲急忙打手势,示意其开枪。郑一枪强装镇静,单膝跪地,枪端平稳,屏住呼吸,瞄准狐狸,轻扣扳机,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猎枪爆炸,断成两截,郑一枪应声倒地,不省人事,老父亲满脸鲜血,坐地不起。

虽然父子俩保住了性命,此后却再也不打猎了,彻底金盆洗手。此事一经传开,更增加了大芝麻花狐狸的神秘色彩,人们对其更加敬畏。慢慢地,人们联想起当年蛇妖作恶,百姓受害,天宫派神龟降服蛇妖。从而引起龟蛇大战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以前,北团林子是一处蛮荒之地,沼泽遍野,杂木丛生,先民们辛勤开垦,勉强度日。据此地以北一千多里的黑龙江流域,一条黑龙与一条白龙争斗正酣。黑龙施福,而白龙降祸。终于有一天,在当地先民的助力下,黑龙战胜了白龙。白龙落荒南逃,最终霸占了北团林子这块地盘。

白龙占领此地后,不事司雨,致使当地连年大旱,颗粒不收。又强征暴敛作威作福,使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地。更有甚者,令百姓筑庙供奉,选美女丽妇进贡,任其奢淫享乐。对此,民愤极大,怨声载道,排长队到土地庙告状。土地爷听到百姓哭诉,非常同情,曾多次找白龙交涉。白龙却骄横拔扈,对土地爷不屑一顾,并发水冲毁了土地庙,致使土地爷无家可归,土地爷气愤至极,写好诉状拜托在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回天宫述职的灶王爷面呈玉皇大帝。玉帝阅后,令司雨部管理天官查问此事。经查,此乃下界蛇妖幻化成白龙作恶,玉帝马上派诺敏、南泥两员大将前去捉拿。

二位大将面见蛇妖,将玉帝圣旨展于面前。蛇妖暴跳如雷,将玉帝圣旨撕得粉碎并抛向空中,发出一阵歇斯底里的狂笑。两员大将立刻举起长枪便刺,那蛇妖也不怠慢,抡起铁锤便挡,叮叮当当两方混战一起,分不清你我,看不出高下,直打得土飞尘扬,天昏地暗,难解难分。

双方交战半月有余,两员大将拿不下蛇妖,非常焦急,又实感有些吃力,便决定回天宫汇报战况。经天宫细查,此蛇妖乃吸天地灵气,纳日月精华,已修炼千万年的蛇精,一般战将难以敌对。经反复斟酌,玉帝决定选派镇宫老将红都拉神龟增援。红都拉神龟感谢玉帝圣上的信任和器重,向玉帝许下诺言:不打败蛇妖,决不回宫。随即,红都拉神龟整理行装,一件武器没带,由诺敏、南泥两员大将陪同,很快便来到降妖之地——北团林子。

交战中,蛇妖用力翻滚,妄图挣脱,却被神龟死死抱紧不放。这时神龟躬身挺肚,将蛇妖重重压在身下,力抵万斤。诺敏、南泥二将怕蛇妖溜掉,在神龟两边紧紧看护,不敢懈怠。蛇妖在神龟腹下不甘失败,做垂死挣扎,趁机伸出蛇头一口咬伤神龟,顿时殷红的血滴染红了脖颈,神龟摇头一甩,血滴洒向广阔原野。神龟下定决心,不制服蛇妖决不起身。

后来,神龟终于将蛇妖镇压在身下,并化作红都拉山永驻人间,但神龟也受了重伤。玉帝急派自己身边的神医下界为神龟治伤。不久神龟痊愈,精心镇压蛇妖,这一方百姓才得安享太平。不料蛇妖的毒液撒遍山中,不久这里就发生了瘟疫,百姓病死无数,尸横遍野。老神医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己有心拯救这方苦难百姓,无奈归天日期已到,只得返回天庭交旨。玉帝闻奏,善心大开,急命老神医重返人间,祛除瘟疫,拯救黎民。老神医返回红都拉山,化为民间郎中,日夜治病,不到一年,瘟疫得以控制。人们对老郎中感恩戴德,问其姓名,老郎中答曰“胡之白”。自瘟疫过去后,人们就在也见不到胡之白郎中了。莫非,这只大芝麻花狐狸是老神医所化?人们口口相传,越传越神。直到今天,大芝麻花狐狸的故事仍然在红都拉山一带流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