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于延波 庄义彬)近日,庆安县老促会、关工委、团县委三部门联合举行中小学生抗联故事演讲活动。活动突破四种演讲形式,从而使演讲开展得更加生动,很好地传承了红色基因根脉和底蕴。
由白话讲述转变为诗歌朗诵。聘请诗人把抗联故事改编成诗歌,演讲者根据诗歌设定的情绪、节奏,悲伤和感慨交错进行,讲述者讲得动情,倾听者听得认真,赢得阵阵掌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由单人讲述转变为众人共讲。把抗联故事改编成戏剧形式,设定剧中人物,按照情节的发展,安排场次,扮演角色,像演话剧似地讲述故事。《双雄光影的交融》讲的是“全国支援抗联模范”孙德珍冒死救助抗联女婴的故事,以及在她精神传承鼓舞下,50多年后,辅警朱生同样冒着生命危险,从“疯子”的斧头下救出5名少年儿童的故事,朱生因此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剧中设定了孙德珍抚养的女婴和朱生救助的女童,以及朱生本人。扮演者讲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两位隔代英雄传递的力量让人们感受到战争年代凝聚的抗联精神正在和平年代得到彰显。
由旁观者说转变为局内人讲。过去的讲稿大多是站在旁观者或第三者的角度讲述,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此次演讲改变为由老抗联、老模范、老英雄的后代讲述先辈的动人事迹,让故事和人物都变得鲜活,形成了情感闭环,增强了亲切感,把抗联精神传导得入脑进心。这种双向奔赴的演讲,让效果更加明显。
由闭门排练转变为社会参与。在排练演讲的整个过程都着眼于以“情”叩响时代共鸣,以“众”绽放民意光芒,多次到师生和居民中试讲,广泛听取意见,紧紧抓住抗联精神的内涵进行改稿,使得讲稿更具烟火气。抗联交通员张永贵是一位老英雄,他被捕以后,受尽了酷刑,却表现出大无畏精神,从没泄露一点信息。这种精神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并赠送他一支“光荣枪”。这个故事在群众中讲述时,群众对讲稿提出建议,觉得讲稿应该突出讲老英雄的血性,讲述他的硬骨头精神。按照群众意见改出的讲稿更生动感人,使听众深刻理解了抗联精神的内涵和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