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首获“全国双拥模范城”铸就鱼水情深新丰碑

李欣桐 全媒体记者许宏伟

近日,我市迎来双拥工作历史性时刻!在2025年4月23日于北京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绥化市首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市委书记张宝伟专门作出批示,号召全市学习退役军人事务局“争先创优、攻坚克难”的精神,肯定这一荣誉是全市共同努力的成果。

这一国家级荣誉的背后,凝聚着绥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引领、全市军地协同奋进的心血,充分彰显了寒地黑土上深厚的军政军民团结鱼水深情。

在双拥工作推进过程中,绥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思想解放为突破口,打破传统双拥工作局限,全力构建党政军企协同的“大双拥”工作体系。作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单位,该局创新建立军地“双清单”制度,成功解决驻军部队训练场地扩建、随军家属就业等30余项难题;推出“千人帮万人”结对帮扶机制,组织4671名党员干部与困难退役军人家庭“一对一”帮扶,累计投入1400余万元,切实解决退役军人医疗、住房等生活难题。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按月发放,较国家规定提前一年完成,让3万余人从中受益。

“只有当过兵,才懂得当兵的责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士涛表示,通过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设立1750个服务中心/站,并组建1770支“橄榄绿”志愿者服务队,4413名注册志愿者积极投身服务,实现了服务保障的全方位覆盖。面对历史遗留问题,该局积极争取资金9.7亿元,快速推进“两费”发放工作,受到省委通报表扬;更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带病回乡退役军人医疗补助财政兜底,为军人家庭减轻负担。

对标全国双拥模范城标准,我市打造了“红色基因传承+智慧服务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建成绥化英烈园(全国“老区精神教育基地”)、双拥共建基地、双拥广场等红色教育矩阵,其中英烈园内孙殿金烈士雕塑等场景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此外,我市与浪潮集团合作建设东北首家智慧光荣院,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优抚对象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全覆盖。在社会化拥军方面,招募近600家企业组建“拥军联盟”,联合农担公司、邮储银行推出“拥军贷”“八一折体检”等12项专属服务,累计发放创业贷款8351万元,惠及343名退役军人。市军供站创新打造“军人之家”服务品牌,为新兵赠送包含《黑土军魂》等物品的“拥军礼包”,让红色记忆伴随新兵入伍征程。

我市还不断深化“城连共建”“军地联谊”机制,多次组织“情系边海防”活动慰问新疆边防官兵,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三后”问题87件。军地联合开展“老兵宣讲团”进校园、军营开放日等40余场活动,推出《黑土壮歌》抗战系列短片,编纂2部红色教材,让双拥文化深入人心。驻绥军(警)部队也主动投身地方建设,2020年以来出动民兵5万余人次参与应急任务,投入100余万元帮扶贫困村,望奎县人武部更是荣获“军队参与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在能力作风建设方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常态化开展“新号角业务大讲堂”,培养出众多优秀年轻干部,多次被上级部门遴选;建局六年4次获评“实绩突出领导班子”,2024年再获优秀等次。赵士涛创作的《永远手握手》被定为省志愿队队歌,讲解员闫烁荣获全省英烈讲解员大赛第一名,全局58名干部成为推动双拥工作的核心力量。

作为革命老区,绥化曾孕育赵尚志、赵一曼等抗日英雄。如今,“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一荣誉不仅是一张闪亮的国家级名片,更是我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新起点。绥化将以市委书记张宝伟的批示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让双拥之花在黑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为强国梦、强军梦贡献更多绥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