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入选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全媒体记者陈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将30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建设名单,绥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

“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优渥的农牧资源、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完善的配套服务,以及不断增强的集散能力,是绥化能够入选的重要原因。”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连辉说。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提出的“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重要要求,抢抓“两重”“两新”与降低物流成本政策机遇,深入推动物流领域改革发展,综合提升现代物流整体效能和服务质量,以交通物流新优势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

发挥区位优势

绥化做强枢纽潜力无限

“立足东北、服务国内、畅联国际。”

绥化处于黑龙江省中部,是哈尔滨都市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也是哈尔滨自贸区与黑河自贸区中心节点城市,具备庞大的货运规模和旺盛的物流需求,并已与哈尔滨、绥芬河、营口等国家物流枢纽建立了国际、跨区域物流协作,为枢纽建设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王连辉表示,“我们凭借枢纽通畅、物流赋能、产业繁荣、资源富集的发展优势,明确提出将绥化枢纽打造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物流保障基地、面向东北亚经济圈的国际商贸交易中心、东北地区特色产业供应链物流平台、滨北地区农资生鲜市场集散地的战略定位,全力推进绥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物流枢纽离不开货物运输。绥化以铁路为主干、公路为基础,“海陆空”齐头并进,加快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努力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发展优势。目前,绥化市拥有在用铁路专用线20条,铁路货运总量达1020.2万吨;绥化公路网络发达,全市公路货运总量达到7128万吨,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完成193.35亿吨公里,总周转量列全省第三位。随着我市机场项目深入推进,综合立体、高效衔接的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

2024年1月28日,中欧班列(绥化—莫斯科)正式开通,此班列满载苏氨酸和汽车等203吨物资,途经格罗杰科沃、秋明、叶卡捷琳堡等站,全程运输距离约9700公里。中欧班列的成功开通,不仅是拓展国际物流通道的新突破,更为密切与欧洲经贸往来提供国际物流新通道,为推动对外贸易提质增效构建新引擎。

北林区物流与贸易服务中心主任王彦辉说道,“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与北京新发地、京东集团、京斗云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集团洽谈项目合作,并积极推进中俄经贸合作实验区、京东云仓、智慧冷链物流等一系列项目落地开工。同时,我们还强化‘物流枢纽专班+服务员保障’机制,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模式,全面促进仓储、物流配送等各类物流资源向绥化枢纽集聚。”

深挖自身潜力

绥化做强枢纽势头强劲

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前所未有的机遇碰撞,激发出绥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无限潜能。

绥化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区,典型黑土地达2512万亩,“黑土地”是绥化最靓丽的名片、最宝贵的资源。绥化也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草食畜牧业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被授予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北菜南运”核心区和全国鲜食玉米产销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依托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绥化着力增强农产品商贸物流服务供给,加强专业商贸市场建设,成为滨北地区重要的生鲜产品集散地。目前,绥化已拥有黑龙江圣达智慧水产海鲜冷链物流园、绥化庆达果菜农产品批发大市场等多家大型商贸市场,兰西县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望奎县冷链物流园等多个商贸物流中心预计将于今年竣工投产。商贸物流供给能力的提升与产业集聚优势的显现,为打造辐射全省的“北菜南销”示范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走进黑龙江圣达物流有限公司,优质生鲜货品琳琅满目,选购客户络绎不绝,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为企业注入活力。圣达物流招商运营总经理陈曦表示,“我们选择落户绥化,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我们目前有13条物流线路,辐射到绥化周边,每年的吞吐量在350吨左右。”

与此同时,我市立足物流枢纽,发展枢纽经济,通过补链强链延链进一步优化布局。

目前,绥化正在加快构建“4106”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共20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发酵和电子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向好,绥化市玉米年加工能力达1165万吨,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新和成是中国最高端的维生素生产基地;象屿结晶糖生产线是亚洲单体最大的生产线,昊天是中国最大的玉米淀粉生产基地;天有为是中国最大的汽车仪表生产厂商,汽车仪表等产品年销量达590万台(套),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将持续助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

完善配套服务

绥化做强枢纽势在必得

近年来,我市聚焦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提升、布局优化总体要求,坚持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推动综合交通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加快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发展模式,畅通道、强枢纽、拓网络、广协同,全面提升枢纽设施功能,增强全市现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和质量效率,加快将绥化建设成为通达全国、联通亚欧、辐射全球的重要节点城市。

目前,绥化海关查验场已建成,营口港绥化陆港、象屿粮食物流园持续开展公铁海多式联运。绥化市区内快递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等功能园区加快发展,促进了物流资源高效集聚,已构建形成华辰配送物流、长安物流、华都物流等70余家颇具规模物流企业、400多家货物运输公司、近5万台车辆共同参与的物流服务网络,有力推动枢纽辐射范围和作业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物流效能达到全省前列。

在营口港绥化陆港,货车进出繁忙,龙门吊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稳稳抓起一个个集装箱,完成货物的装卸,一旁的火车满载货物即将发车。

营口港绥化陆港业务主管王鑫介绍,“绥化陆港集港口功能、国际国内集装箱联运、中转及第三方物流功能于一体,可一次性办理内外贸集装箱货物运输的港口相关业务,方便衔接绥化本地及周边客户进出口业务。这次绥化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进一步畅通了公、铁、海联运通道,让我们能更加便捷地将绥化货物通过内陆港发送到营口港、鲅鱼圈等地,实现了降本增效。”

物流效能有力提升的同时,我市还聘请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普洛斯隐山资本、哈铁物流等单位联合编制完成了《绥化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及东部核心区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绥化将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实现物流枢纽、产业布局、城市发展三位一体融合联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枢纽经济增长极的规划布局和任务目标,谋划储备了绥化市中俄经贸合作实验区、绥化市农资储备库、绥北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等数十个物流相关项目,总投资额预计将超200亿元。

“此次跻身国家物流枢纽,让绥化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定位更加明确。”王连辉表示,我们将牢牢把握机遇,按照《绥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实施方案》,全力争取和用好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枢纽商贸服务能级,力争到2030年,绥化枢纽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500万吨,成为在全省领先、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关键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