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于贺)安达市以安达镇为试点,创新实施“三进三带三办”工作法,通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问题诉求闭环办理、民生发展统筹推进,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
采取重点工作统一下沉和日常工作主动下沉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机关干部重心全面下移,为基层工作注入新动能。工作落实必进村。建立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联村包网机制,通过到村参与组织生活、开展政策宣讲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全镇各项工作落实落靠。累计宣讲医疗保障、住房饮水安全、农业补贴政策、督导重点任务1300余次。风险排查必进网。将风险排查化解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镇村干部深入网格开展全覆盖排查。围绕安全生产、雨季防汛等专项工作集中排查34次,累计深入村屯网格800余人次,做到各类隐患“排查在初始、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重点帮扶必进户。聚焦分类入户,由包村干部牵头,联合村“两委”、驻村干部和网格员常态入户走访。对有突发事件、有矛盾纠纷实行当天访;对信访户、重病户实行周访;对脱贫户等人群实行月访,及时掌握动态,确保小事有人问、难事有人管、急事有人办。累计办理民生“急难愁”事项260余件。
坚持“三带”,问计于民察实情。对干部下沉网格实行日志式、清单制和台账化管理,全程跟踪下沉工作质效,确保有备而去、有果而回。群众需求必带回。坚持现场办公、帮办代办相结合,及时接办群众诉求。能即时解决的立即解决,短期不能解决的,将解决措施、办结情况纳入惠民实事清单。截至目前,已排查上账管理需求实事187个。矛盾问题必带回。结合下沉网格、实地调研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台账64条,制定解决措施90余项。镇党委、政府实行重点问题周调度、一般问题月跟踪,按“单”督办、对“账”销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59件。意见建议必带回。印制民情联系卡,用好民情日记本,推进民意收集下村屯、入网格,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对百姓关注高、涉及日常出行、汛期排水、环境卫生等领域征求意见建议66条。
定期梳理汇总干部下沉网格情况,党委、政府带头形成合力,加快推动各项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有效解决。涉及发展的事必办。在财源建设上加力破题,累计对接企业26家,引入亿元项目1个,5000万元项目1个。聚焦集体经济薄弱难题,通过以商招商,建设光伏、饺子厂项目2个,带动30名群众就业增收。以光明村为试点,组建产业联合党组织,打造农产品电商线上线下销售基地。涉及民生的事必办。以实事清单、问题台账和攻坚难题为重点,全面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改造、修复村屯道路13.5公里,绿化村屯主路5200平方米。清理河道沟渠29公里、新建排水沟渠2800延长米,解决汛期排水难题。生产生活垃圾做到日清日结,有效提升村容村貌。涉及安全的事必办。把安全稳定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年初以来,围绕经济赔偿、劳资纠纷等发生矛盾较多领域,共解决民生类信访案件6起、纠纷类信访案件5起,做到有访必接、有疑必解,切实架起干群服务“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