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不能见好就收”

2020年05月27日

段金林

朝阳刚刚升起,年过五旬的杨德利便走进自家宽敞的猪舍。猪舍里有20多头育肥猪,个个滚瓜溜圆,膘肥体壮,每头都足有200多斤。再看母猪圈里,有两头母猪正给猪崽喂奶,三四十头小猪羔吃得肚子溜鼓。看到这景象,杨德利满脸乐开花,他对来访的笔者说,“我今年算是‘掏上’了,从一开春猪肉价格就猛涨,这些猪一出手,少说也能挣10多万元,我有今天的好日子,那得感谢县委关书记,是他把扶贫好政策送到我家。”

杨德利说的“关书记”是庆安县委副书记关海涛。2017年春,关海涛负责包扶柳河镇新宏村扶贫。这个村是全省出名挂号的贫困村,关海涛一到这里就对村干部说,“你们把村里最贫户作为我的联系点,由我来帮扶,也好借此摸索一点经验。”村干部说,“那就让史家店屯的杨德利作为你的联系户吧,杨家可是难啃的‘硬骨头’。”

关海涛走进杨家,只见两间草房墙皮已经脱落,房门裂斜着,窗户没玻璃用塑料布蒙着,走进屋里一看,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炕上躺着一位有病的老人。再看杨德利大弯着腰,一只手卡着后腰,直不起身子。村干部向关海涛介绍了杨德利。杨德利患有严重的腰肌劳损,什么重活也干不了。杨德利的父亲患脑梗塞已经多年,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关海涛问杨德利,关于脱贫有什么打算?

杨德利顿时现出苦相:“你看我这个家庭,脱贫对我来说那是没指望了。”

“你可不能这么想。”关海涛语重心长:“习总书记说,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有党的扶贫政策,哪怕有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关键是要坚定信心。刚才我进院里,看到你这个院套挺大,可不可以发展养猪,养猪是庄户人家的老本行,坐在家里就把猪养了,非常适合你这样的家庭。”

杨德利听这话,脸上的愁云没散去:“养猪是个好产业,但买个仔猪,二三百元都打不住,我现在没钱,这事难办成呀。”

关海涛笑着说:“这个困难你不用愁,我来帮你解决,不过我不主张你养育肥猪,要养就养种猪,大大方方发展养殖业,往大里整,如果你同意,咱这就定盘子。”

杨德利这会儿真的乐了,“有关书记给出路子,指定错不了,我头拱地也得整好,请你放心吧。”

关海涛说:“那好,咱们就这么定。3天以后,我就把种母猪给你送来。”他回头又对村干部说,“万事开头难,你们得帮一把,把老杨扶上马。我看先把猪圈给他盖上,用料我帮助解决,村里出工就行了。先把料给他拉回来。咱这事可得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

村干部说:“那是指定,扶贫这件事就得来实的不能玩虚的。”

3天以后,关海涛真的让人送来两头杜洛克母猪,每头猪有一百五六十斤。

这样的优良猪,杨德利自然精心养。关海涛隔三差五就到他家看一看。关海涛发现杨德利仍用老法养猪,便对他说,“饲养母猪必须讲究科学,用新法饲养。不能再用农家院的笨法养猪。”关海涛特意给他送来《养猪百招》《科学养猪法》等书籍。他还派县畜牧局的技术员上门进行技术辅导。同时,关海涛还介绍他到大型养猪场去参观见学。

养猪第一年挣了一笔钱,杨德利有了自满情绪,觉得“够过了”,满足了。关海涛发现这种情绪后,对他说“脱贫路上不能歇脚,更不能见好就收,你不能满足只卖仔猪,还要养育肥猪,走自繁自养的路子,真正把养猪产业做大做强。”

杨德利在关海涛的激励下,从2018年开始扩大养猪规模,这一年他育肥猪30头,当年出栏育肥猪29头,纯收入达9万元,实现了彻底脱贫。

规模扩大后,由于饲料涨价,一度流转资金发生困难。关海涛又帮助他及时办理了“带资入企”“入股分红”等肤贫项目,每年可得分红3000元,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一年他的养猪规模有了大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猪舍面积,去年养猪发展到40多头,出栏21头,存栏还有19头,种母猪也发展到3头,当年纯收入12万元。

关海涛对杨德利这个脱贫致富户时刻挂在心上,针对他家父子常年有病的情况,担心他家大病返贫,建议县政府为他家缴纳了医疗保险金,免费办理了意外保险。杨德利的女儿学习成绩优秀,关海涛特意自己拿出2000元钱奖励孩子。

杨德利每当谈起自家的变化,总是眉开眼笑地说:“我由一个掉底的贫困户过上了这富足的日子,怎能不让我乐开花呀,党的脱贫政策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