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6日
殷菊彤
“又跟兰河乡家人们见面了,大家看我手里拿着的,就是刚从小园里摘回来的赤松茸,第一批已经成熟了。”近日,在兰西县兰河乡庭院经济产销对接直播会上,李东辉正在跟农户讲解赤松茸的种植技巧。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李东辉有了很多头衔,兰西县康农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兰西县蔬菜协会会长等,他先后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农民创业科技领军人物”“全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也是兰西县科普惠农服务专家。今年是他返乡创业的第11个年头,“10年前,你为什么决定返乡创业呢?”面对笔者的提问,李东辉说起了他精彩而曲折的创业故事。
乡愁召唤远方游子
2002年,李东辉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北方爱尔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技术员,负责山东、河北等6个省的农资技术推广与销售,积累了大量的农业技术知识。2010年,他怀着对家乡的眷恋,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兰西开启了创业富民路。
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李东辉承包了位于康荣镇的43栋大棚,开始育苗种植早春香瓜。最开始的温室香瓜成熟后,因其口感香甜受到市场欢迎,销售供不应求。可就在大棚香瓜还未上市时,突来的连续大风天气,将大棚膜刮得所剩无几。看着自己辛苦一年多的成果付之东流,李东辉备受打击。
不甘心的他,马上收拾残局,重拾信心。于2011年成立了合作社,开始种植草莓,经过精心护理取得了可观收益。于是,李东辉在2012年扩大了种植面积,由于当年冬季温度过低,草莓需等到2月份温度升高才能萌芽,3月末才可采摘。
就在他满怀期待等着草莓收获时,3月24日晚温度骤升,雪水融化,大棚内汪洋一片,长时间的浸泡致使草莓绝产,再一次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李东辉陷入了沉思。
艰辛难挡前进步伐
“2013年我开始尝试种植赤松茸,产量高成本低,种植方式粗放,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皮实’,受自然灾害影响小。”经历了两次打击,赤松茸成了李东辉的新选择,这种蘑菇学名大球盖菇,色泽艳丽,肉质细嫩,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菌菇之一。
想要种好赤松茸并非易事,作为黑龙江的新兴产业,当时周边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李东辉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学习技术,他多次到外省考察学习,经常与同行交流经验,在田间进行反复试种,花费了一年时间终于掌握了种植技巧。并于第二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但又面临了新问题,产量多销路少,赤松茸在常温下难以保存,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家中。
为了拓宽销路,进入哈尔滨市场,李东辉主动找到2家市场免费投放,“都说越好看的蘑菇越有毒,我们这个赤松茸长得特别好看,那时候商家都不敢吃,白给都不敢要啊,我们就当着商家的面先自己尝,这样才慢慢得到商家的认可。”李东辉说。2017年,在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建设了保鲜冷库,解决了赤松茸的储存问题。
2019年,合作社共种植了214亩赤松茸,每亩效益可达3000元。速冻打包销售到各个城市的赤松茸可达1200吨,除合作社自身基地出产之外,很大一部分来自与农民的合作种植。
致富不忘家乡父老
“一人富不算富,要做到一人带动一片富,一片拉动一方富,这也是我返乡创业的初衷。”为了带动农户利用自家小菜园种植赤松茸,李东辉免费提供技术与菌种,收获时按市场价上门回收,农户不需花一分钱就可实现增收。
“最开始与农户沟通时他们觉得种植步骤繁琐,我们就一家家帮着种,这期间农户遇到什么问题,一个电话我们马上去给解决,农户挣钱了就是我最大的愿望。”李东辉说。正是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打动了农户,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自2018年起,李东辉响应政府号召,用秸秆代替传统基料,其中的养分还可被蘑菇充分吸收进而提高品质与产量,每亩可节省种植成本300元,每年可利用近4000吨秸秆。
2019年,李东辉共带动县内436户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赤松茸,其中5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与致富带头人,一起为家乡农业发展做贡献”。李东辉说。
为在县内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合作社与县农业局联合开办田间学校,全面提升农民生产经营、创新创业、示范带动能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2019年共培训农民390名。
对于未来的发展,李东辉有着清晰的思路:“我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有了社会责任感,一直在思考兰西农产品如何实现‘走出去’,今后准备在销售渠道和品牌效应上下功夫,我有信心与老百姓一起卖好我们的‘兰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