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天“有温度”的康复治疗

2020年05月26日

富士权

今年49岁的郭振军,是望奎县人民医院精准扶贫患者中的一位。郭振军一生未曾娶妻生子,家中只有一个姐姐。一人在外打工20余年。47岁时,突发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偏瘫,在南方的医院辗转也未得到及时治疗,当他快要放弃时,姐姐建议他回到家乡望奎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家乡的医院没有让他失望,郭振军重新点燃了心中的希望之火。

因为郭振军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他的主治医生立刻联系康复科进行会诊,康复科主任赵异庚根据患者情况马上提出最佳治疗方案,他先用针灸刺激然后辅佐经颅磁脑病理治疗仪、直立床、康复训练,层层叠加促进郭振军身体功能恢复。

治疗方案有了,可新的难题出现了,郭振军住在D栋内分泌科4楼,想要实行治疗方案必须要他本人来到门诊楼康复科,中间隔了两栋楼的距离,对正常人来说这个距离不算远,可对郭振军来说却犹如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郭振军身材高大,他的姐姐也年过60,并且身患糖尿病,让她给郭振军护理翻身已经行不通,更不可能把郭振军扶起下床,护工更是请不起。面对此种状况,赵异庚当机立断派出科室的两位年轻医生去完成接送郭振军的治疗任务,渐渐地,这两位医生成了郭振军的专属“护工”,74天的治疗期间,从未间断。

74天“有温度”的康复治疗,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精心而又长情的。这横跨两栋楼之间的距离,在康复科的医者仁心的关爱下变成了“零距离”,他们用真情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最终达到了心灵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