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扶贫小林场成为海伦 贫困户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

2020年05月20日

本报讯(尹明哲 特约记者 马明超) 为进一步拓展产业扶贫渠道,海伦市大力发展生态扶贫小林场,打造带动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

这几天,向荣镇向民村贫困户王树山格外高兴,他以劳务、管护折资入股,认领了自家门前绿化带内种植的24棵当年挂果的果树。王树山不仅全程参与果树的移栽,每天还精心管护。

“咱出工出劳,就能认领果树,还有收益,这是多好的事啊,果树就在自己家门前,我得好好经管。”王树山高兴地说。

向荣镇去年在沿沟沿河两侧建设600亩薪炭扶贫林的基础上,又新建薪炭扶贫林880亩,实现了镇内贫困户户均拥有一亩生态薪炭扶贫林。栽植的果树和护屯林也与贫困户增收挂钩,全镇果树栽植2万棵,其中3个村整村推进果树种植9000棵;打造了42条480亩的护屯经济林带,栽植白桦、云杉和花灌木,果树种植和护屯林所产生效益的20%作为屯内贫困户收益,80%作为村集体收益。

2019年以来,这个市鼓励乡镇建设贫困户能长期受益的扶贫小林场,吸纳和带动贫困户参与扶贫林建设,享受扶贫林收益分红,为贫困户建设绿色银行,促进持续稳定增收,实现长期脱贫不返贫。通过创建扶贫小林场,贫困户成为林场主人,实现了由政府帮向自主参与的转变,由输血变造血,极大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扶贫林建设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法的原则,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造林地块、树种和造林方式。以村为单位牵头组织建设扶贫林,采取村出林地,贫困户以资入股或以劳务、管理、看护等折资入股参与扶贫林建设。主要采取扶贫林带内空隙地栽植绿化苗木村集体统一管理模式、迹地更新营造扶贫林模式、林苗间作复合模式、扶贫苗圃模式、小果园建设模式五种建设模式。

今年,采取林下复种、建小苗圃、小果园、果树一条街等模式,这个市建设扶贫林7000亩,股份合作参与率100%,投工投劳4000余人次、参与管护300余人,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