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镇 打造扶贫联合体促农增收

2020年05月13日

本报讯(特约记者 刘峰 全媒体记者 刘华鹏)近日,记者走进北林区三河镇合作村的扶贫果园,园里的果树正沐浴初夏暖阳,向阳生长。

据介绍,这个果园投入扶贫资金3余万元,占地27亩,种植李子、海棠1900棵。依托果园项目,三河镇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为贫困群众设置岗位,进行果树浇水、培土、剪枝等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

三河镇合作村贫困户薛长军家里有个生病住院的儿子需要照顾,加上今年疫情突发,不能外出务工,他的家庭再次濒临贫困边缘,扶贫果园项目让薛长军一家看到了希望。三河镇武装部部长秀雷介绍,果园由贫困户进行管理,种植两种果树李子和海棠,预计8月能成熟一部分,当年能带动贫困户增收300元以上,明年8月份果树将全部成熟,能带动全镇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年初以来,三河镇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拓展扶贫增收渠道,确保贫困群众增收可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三河镇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在永德村建设毛葱种植扶贫联合体,通过统一购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让贫困户增收致富。三河镇永德村贫困户邱志中的小园里种满了毛葱,现在他每日清理杂草,忙得不亦乐乎,心理盘算着年终的收益,日子有了奔头。邱志中高兴地说:“原来我种点地收入不多,扶贫工作队给我带来了毛葱,种子不花钱还回收,一亩多地能收入2000多元。”

为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河镇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工作要求,分类施策,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果园和毛葱联合体,贫困户人均增收500~600元,及时解决他们生活遇到的困难,真正做到扶贫工作常态化,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