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沈雪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2019年,我市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并不断“落地开花”深入民心,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每一个绥化人,都有自己铭记的故事和瞬间。“就业了”“搬新房了”“水更清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汇成了一幅多彩斑斓的民生画卷。
北林区东富镇腰房村,曾经是全市第一个告别扁担挑水的村子,但近十几年,因为设备老化,每年都得花四五万元维修,水质还是越来越差。村民卜庆人说:“去年村里终于申请到了自来水项目,7000米长的管线全都换了新的,大家可高兴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也是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饮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生活用水量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急剧增长。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被纳入到民生工程项目,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硕果累累。
去年,我市投入资金3.96亿元,新建、改造饮水安全工程365处,新辟水源井279眼,安装供水设备210台(套)、净水设备160台(套)、消毒设备275台(套),铺设管网4200千米,946个自然屯、46.7万人口从中受益,整体上消除了饮水安全的“沉疴痼疾”。经过5年的努力,全市400万农民全部吃上了安全水。同时,对市本级二次供水标准化进行了改造,受益居民新增7万户。
饮水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
在外打工的北林区居民张强最希望的就是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在外漂泊无依,肯定不如回乡工作幸福指数高。”从学校毕业后,张强一直在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打工。去年,他辞职回家,参加了市区劳动就业部门举办的第二期“新和成”人才招聘会,成功应聘到新和成担任热电运营主管。“在家乡工作真挺好的,可以陪在父母身边,工资待遇也不低。”张强说。
越来越多的绥化人像张强一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019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十二条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从十四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就业创业的任务措施,并围绕新和成、天有为等重点企业举办了74场招聘会。截至年底,我市新增就业超额完成省定任务,零就业家族动态为零,新和成、象屿、天有为新增就业6117人。我市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强化就业服务对接,开展技能培训……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拓宽创业平台,落实创业措施,使得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尝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甜头。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高质量发展为民生“托底”。
“以前,患有癌症等特殊疾病的参保患者,在门诊治疗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1万元,达到限额后需要住院才可以医保报销。今年取消了支付限额,可达到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8万元,而且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合规医疗费用达到大病保险起付线后,给予60%报销。”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科稽查专员张宝山告诉记者,这个惠民政策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刘晓光介绍,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以医疗救助为兜底、以大病保险等商业保险为辅助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目前,城乡居民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了现在的90%;普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由原来的55%提高到60%,最高限额由原来的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取消封顶线。高血压、糖尿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惠及我市50万人口。
一组组不断上升的数据,标刻出民生的改善。“变”,承载着这座城市2019年的民生温度。
近日,居住在市区丰泽锦园小区的82岁的王志啄老人看着窗明几净、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兴奋地说:“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住进这么漂亮的房子。现在房子有了,生活也安定了,别提心里多高兴了,我们真是掉进了福堆里。”
同样是居住在丰泽锦园的刘成说:“我想通过棚改改善居住条件,就选了近100平方米的房子,比原来住的平房多了接近20平方米,只添了8万元,一步到位,非常满意。”
2019年,我市持续推进棚改回迁“889”工作模式,新账旧账一起清算,坚决不留下糊涂账,能够原地安置的就原地安置,不能原地安置的就异地安置。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法院、公安、住建、财政、城投、北林区政府等单位通力合作,形成完整的封闭链条,保证了回迁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像王志啄和张成这样的历史遗留回迁户1331户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我市还争取中央、省级危房补助改造资金9.17亿元,让3.4万户群众圆安居梦。
换炕席、扫屋子、备年货……绥棱县绥中乡海林村贫困户李海龙说:“2019年的春节格外暖心。安装了烧炕锅炉,一天烧一回非常暖和。家里有一个老人和两个孩子,大女儿上大学了,儿子读初中。靠好政策盖了新房,自己没添多少钱,一家五口就住上了这么宽敞的大房子,摘掉了穷帽子,日子越来越好了。”在绥棱克音河乡向荣村幸福大院,62岁的刘凤山说,住进幸福大院,结束了20年没有房子的生活。在这里,63户住房困难户和他一样住进了幸福大院,暖屋子暖身更暖心。
“大家的生活都要过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落下,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一份郑重的承诺。2019年我市全面践行“四零承诺”,上学不求人进入常态,以兰西为代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连续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提标扩面。在全省率先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网上监督,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就医购药实现电子移动支付。新建全民健身工程340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全国领先。
一桩桩,一件件实事,都让人触摸到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把民生作为“天大的小事”。我市持续推进民生福祉,既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也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坚持压力再大也不能降低民生标准,财力再难也不能减少民生投入,保持每年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改善民生的工作没有止境。绥化,这座黑土地上的美丽小城,正在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篇章”,在努力打造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绥化进程中实现着美丽蜕变。